第0242章 太后闺蜜_少帝成长计划
笔趣阁 > 少帝成长计划 > 第0242章 太后闺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242章 太后闺蜜

  “适才朕于北阙所言,诸公皆已闻之。”

  回到清凉殿时,天已大亮;刘弘正坐于御榻之上,为今日朔望朝划定了议题。

  “今日朔望朝,首当论者,乃悼惠王诸子之乱,祸及苍生黎庶,田亩产出骤减之事。”

  言罢,刘弘稍抬起头,略有些诧异的看了眼端坐左侧朝班的内史刘揭,面色肉眼可见的别扭起来。

  攫欝攫。“内史仍在啊···”

  “咳咳。”

  刘弘‘随行’之语音落,刘揭身旁本就空出一圈的位置,周围官员离得更远了些。

  在周勃‘自尽’,陈平‘即将自尽’的现在,刘揭,成为了朝堂瞩目的焦点。

  对于刘揭的处置结果,朝臣百官自是瞪大了眼睛,等候未央宫传出最终判决;而对于刘弘而言,此事也有些棘手。

  周勃‘羞愧自尽’,那是有矫诏石锤;陈平被牵扯进去,也是因为‘协助周勃矫诏’的嫌疑。

  但这刘揭,还真没什么确凿的罪证。

  ——要知道未央宫遇攻一事,已经被刘弘出于政权颜面的问题,给强行压了下来!

  再加上刘揭的侯爵,是刘弘所封;无罪而整治一位自己恩封的彻侯,对于政治规则也会有不小的破坏。

  不过,刘弘此时也有了资格,将这种事情暂时归类于‘回头再算账’的范畴。

  道理很简单:刘揭无法被法律制裁,并不意味着他不会‘社会性死亡’!

  ——哪怕未央宫遇攻一事被刘弘压下,也顶多只能确保长安百姓不知此事、关东诸侯不知此事。

  作为亲眼目睹,甚至亲身参与其中的朝堂百官,对此事自是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:周勃矫诏、谋逆!陈平逼宫长乐!刘揭随周勃祸乱未央!

  这样的情况下,但凡是个有脑子的,都会离刘揭这个脑门上写着‘吃枣药丸’的倒霉玩意儿离得远远儿的。

  陈平的状况,也与刘揭差不多。

  ——朔望朝之前,曲逆侯府传出消息:右相陈平,活着睁开了眼睛,见到了今天的太阳。

  但令所有人,甚至于朝臣百官自身都没想到的是,得知陈平没死的消息后,朝臣之间,陡然掀起一阵诡异的风——右相不死,这是不顾贵族体面呐···

  要知道如今朝中,半数以上的朝臣,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了‘逼宫长乐’一事当中。

  所以陈平什么时候死,便将直接影响此次长安乱局,究竟会在何时、何种地步画上句号。

  如果陈平顺从接受‘将相不辱’的结局,那几个巨头倒下,其余的小虾米都大概率会躲过一劫。

  反之,则很有可能让刘弘放下‘只诛首恶’‘法不责众’的打算,转由从广大小虾米群体下手,一点点逼迫陈平,接受注将到来的结局。

  而这样的局面形成之后,刘弘便已将注意力转回到了正事之上——周勃已死,陈平、刘揭,已经不大可能寿终正寝。

  简而言之:刘弘花在陈平、周勃等人身上的时间,已经够多了。

  取得博弈胜利,大权独揽之后,刘弘没有必要再将宝贵的穿越者精力,耗费在几个已经失败的贼臣身上。

  “内史即在···”

  只见刘弘稍一拖音,旋即话头一转:“便有左相,将今岁关中农耕之事,大体告于朝公知。”

  此次齐悼惠王诸子叛乱,让长安中央受到的最大伤害,便是农耕受到的影响。

  ——四月起乱,恰好赶在了春耕前后;而如今已至八月,秋收在即,叛乱还仍未被镇压。

  巘戅妙笔坊MIaM戅。也就是说,今年汉室整个农耕期,都处于诸侯叛乱、政权不稳的动荡期。

  方才,在北阙为‘上非惠帝子’一事画下终点之后,刘弘紧随其后补充的,便是承诺长安百姓:主爵都尉,必会以九十钱的价格售粮于长安粮食,保证长安百姓能有粮食吃!

  ——在短短一年之内,长安,再一次迎来了粮食短缺···

  但与之前几次所不同的,是此次粮食短缺,并非某方势力从中作梗;而是长安,真的没多少粮食了···

  灌婴大军自四月末出征,而后十数万大军窝在睢阳城内,吃了足足三个多月的粮食。

  刘弘大军虽出于‘失踪’的需求,而未再从长安调粮,但光是从长安赶到萧关,到‘萧关出事’之短短一个月之内,便耗粮数十万石!

  再加上荥阳的申屠嘉大军万五千人、丰沛的周灶大军三万人···

  从四月初一开始,到今天的八月初一,四个月的时间,中央府库便蒸发了两百万石以上的粮食!

  正常时节,两百万石的粮食缺口虽则庞大,但只要有充足的时间,中央还是能通过中的相关规定,从巴蜀乃至于淮南等地方调粮入关,填补缺口。

  但恰恰今年,关中非但因战争而导致存粮快速消耗,还导致农耕荒废,粮食欠收。

  说白了,就是支出剧增、收入骤减。

  也就是刘弘早早底定了粮食保护价政策,将粮食垄断先于此次动乱提上日程;如若不然,刘弘回到长安看到的,恐怕就不是百姓涕泗横流的跪拜,而是扛着农具冲击未央宫了···

  粮食保护价政策存在,百姓自然不用担心没粮食吃,或粮食太贵买不起;但作为粮食保护价政策,即主爵都尉设立者的刘弘,就要为‘无限制出售’的许诺头疼了。

  昨日散朝之后,刘弘总共留下了三位臣子奏对:张苍、虫达,以及田叔。

  留张苍,自然是商讨朝堂后续安排,以及借张苍之口,将意图透漏给朝臣百官的用意;留虫达,则是了解一下前日未央宫之战,强弩都尉的伤亡损失几何,以及北军现在的状况。

  而留田叔,便是为了粮食。

  即便是现在,刘弘都还记得昨日,田叔嘚嘚瑟瑟道出的状况···

  ——少府存粮,只剩下不到十万石!

  攫欝攫。就是这不到十万石,还得准备这几日供给灌婴大军。

  周灶大军驻于丰沛,位于楚国境内,已是得到了楚王刘交的暂时‘接济’,军粮问题不甚严峻。

  至于申屠嘉大军,则早已在张苍请示过太后张嫣之后,自六月初开始,便开始以敖仓存粮为军粮···

  此事,在当今天下只张嫣、张苍,刘弘及申屠嘉四人知晓!

  盖因敖仓之存粮,身系天下安稳;每一粒粮流出,都会让天下,尤其是关中人民的心震上三震!

  但现在的状况,已经到了非开敖仓不可得地步了···

  少府存粮在供给灌婴大军之后,几乎剩不下多少;而关中,光是长安城内,就有二十多万张口等候着少府售粮于粮食,以填饱肚皮。

  二十万张嘴,这就是每个月四十万石粮食。

  若是农产没受影响,此事倒还不用如此郑重——秋收之后,关中就将得到一大批存粮,即便产出受到影响,也能大抵支撑半年以上。

  若刘弘咬咬牙,将收上来的农税也交由少府卖出,再想办法从巴蜀运一批粮食入关中,今年就能撑过去。

  但治理国家,并不是由程序运转的单机游戏···

  现实与游戏最大的区别,就是游戏里的百姓只会吃饭、耕作、打仗,而现实中的百姓,还会恐惧。

  当八月下旬,关中各地传出‘亩产不到三石’乃至于‘不到两石’的消息,关中百姓必然会陷入恐慌。

  虽然主爵都尉的存在,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百姓的慌恐,但别忘了:主爵都尉,如今还只存在于长安城内!

  这便注定了粮食保护价政策的辐射范围,最多不会超过长安城方圆百里。

  为了保障关中大半区域都得到主爵都尉的辐射,以安定惶惶民心,就需要一批庞大到以千万石为单位的存粮,支撑主爵都尉将触手伸到关中每一个角落。

  仅凭秋收之后收上来的农税,此事断然无法完成。

  即便主爵都尉在秋收之后,将大部分粮食购入,也不足以支撑其主爵都尉的大肆扩张。

  巘戅追书看戅。这就像一个包工头,眼前放着一个楼盘的项目,但要想取得红利,就需要砸成本去启动该项目,并准备足够的流动资金,以保证项目运转下去。

  项目停止运转,顶多就是楼盘烂尾;而粮食保护价政策若是出了问题,那汉室政权的威信力,就将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!

  连带着刘弘,这个曾承诺‘让每个百姓有低价粮食吃’的天子,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将一落千丈。

  所以刘弘地目光,就自然地锁定在了函谷关外,存粮几近七百万石的敖仓之上。

  对于动用敖仓之粮,刘弘想过瞒天过海,先动用,回头再放回去。

  但几近思虑,权衡利弊之后,刘弘还是决定,将此事拿到朝堂之上,通过廷议的方式,光明正大的以敖仓之粮,作为粮食保护价政策全面铺向关中的启动资金。

  道理很简单:今天刘弘因某事偷调敖仓之粮,那来日,便必然会出现某个臣子有样学样,以‘唯天下苍生计’为由,擅动敖仓,以动摇政权根基。

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刘弘还是决定,将此事掰开揉碎,给朝臣百官讲清楚,讲明白:为什么要拼着动摇民心的风险,去动用敖仓内的存粮。

  “丞相臣食其谨拜陛下。”

  只见审食其出班一拜,旋即又回过身,拱手环顾殿内众臣:“陛下命,臣不敢不从;此便以关中各县之所报,告与诸公卿曹知晓。”

  待等百官回礼过后,审食其重新面向刘弘,稍清了清嗓。

  “自夏四月,齐悼惠王诸子起兵于关外,关中各郡县便时有奏:人丁多从军出征,春耕颇缓。”

  “恰夏秋雨水不丰,关中各地多有旱患;及至上旬,复奏:粟苗多有枯亡、果瘦之虞。”

  说着,审食其长叹一口气:“丞相府闻训而惊,于采风御史合查此间之事,终证实其真伪。”

  “依臣之相府,御史大夫合估:今岁秋收,关中所得之粮,恐只去岁半数有余···”

  话音刚落,殿内众人无一不面色凝重,包括刘弘,以及身旁的代王太后薄氏,太后张嫣在内。

  岁不丰登,是封建时代最常见,却也是最无奈的一桩‘灾祸’。

  粮食欠收,意味着朝堂许多规划需要延后;外族入侵不能回击,只能祈和。

  最为关键的,是百姓必然会因此,饱受饥寒交迫之苦。

  对于太后张嫣而言,这样的状况,无疑算得上很严峻——如果撇开前段时间,陈平周勃做乱长安之时不算的话。

  而对于大部分朝臣而言,农产欠收,甚至是跳水式腰斩,也同样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因为汉室的农税,并不是钉死的‘每人多少钱’或者‘每亩多少钱’,而是按照收成的比例,将实际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上缴中央,作为农税。

  若今年关中农产真如审食其所说那般,直接腰斩,那就等同于中央财政收入也同样减半;明年各有司属衙的经费,也减半。

  将军费、宫讳维护费用计算在内的话,有司属衙的经费甚至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!

  攫欝攫。——不削行政经费,总不能削军费,让本就吃不饱肚子的边防战士没饭吃吧?

  至于让皇帝刘弘连带着整个皇宫过抠搜日子,自也是不可能。

  算来算去,中央财政收入减少的部分,大半都会被摊在行政经费之上。

  “唉···苦也···”

  一想起明年,就要过三菜一汤的困苦日子,大半朝臣都不由哀叹一气,旋即思虑起对策:从何填补这块缺口呢···

  “岁初,安陵杜氏屯粮居奇,关中粮价鼎沸;朕见生民疾苦,唯黎民苍生计,着少府立主爵都尉,以售平价粮于市,安民之心。”

  等审食其回到朝班之后,刘弘简单做了个开场白,便将自己的计划悉数道出。

  “时以至今,主爵都尉之所能,相比已尽显于诸公当面。”

  “诸公皆国之柱石,以为主爵都尉所行之‘粮价保护’,于吾汉家利弊几何?”

  勉强按捺住自卖自夸的冲动,刘弘将问题,扔回到了朝臣百官的手中。

  粮食保护价究竟好不好,但凡是个有眼睛的人,就都能看出来——除了商人会觉得不好,没有人会反对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!

  但作为君王,刘弘的政治认知已经逐渐成熟;政治手腕,也逐渐向着历史上那些水准线以上的君王靠近。

  ——政策,还是由朝臣提出,起码得朝臣认可,才能更好地施行下去。

  作为帝王的刘弘大可不必事必躬亲,将所有功劳揽到自己头上,让整个中枢变成命令的执行者。

  反正在汉室,无论如何,刘弘都不可能是‘错’的;朝臣做了好事,也必会有刘弘‘任用贤能’的功劳。

  闻言,朝堂百官稍一滞,偷摸扫了一眼前排的皇党重臣。

  见张苍、田叔等大佬纷纷低下头,研究起自己的手相,朝堂百官眼光一亮,旋即争相出班附和。

  “陛下仁以爱民,心怀苍生,此诚社稷之大幸!”

  “古有成汤网开三面,泽及鸟兽;今陛下效先贤之善政,臣等纵万死,亦当唯陛下之志为己任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  什么主爵都尉,粮食保护价政策!

  陛下这分明是给吾等改过自新,洗心革面的机会!

  看着众臣如此懂事,刘弘不由长出口气,强自忍下心中恼怒。

  如果可以,刘弘真的很想将整个朝堂清洗一番,哪怕让几百头彘做朝臣,都不会比现在更恶心!

  但现实总是这么无奈:武盛文弱的汉初,仅有这点文人,可用于治理国家。

  “罢了罢了~”

  “为君王者,胸襟还是宽宏些为好···”

  巘戅戅。刘弘正自我安慰着,朝臣百官的彩虹屁,才终于开始出现刘弘所希望出现的声音。

  “主爵都尉平准粮价,使民不至受谷贵之害,实惠及万民;朝堂亦可从中得利,以充实府库。”

  “臣愚以为,陛下所行之粮价保护之政,诚老成谋国之言,安定社稷之举!”

  就见一位面容英俊,身形高大,眉宇间尽是温和的男子出班,对着刘弘郑重一拜。

  “此何人?”

  刘弘‘小声’的询问,却因清凉殿高潮的‘扩音’效果而响彻殿内;只见刘弘身旁,值守的令勉稍一拱手,略有些尴尬道:“陛下赎罪。”

  “此人,臣亦初见···”

  闻言,刘弘却并未露出不满,饶有兴致的望向御阶之下。

  “公之所言,甚得朕心。”

  “不知公之名讳?今任之何职?”

  只见那位男子稍抬起头,气质中虽满是恭谨,却丝毫看不出阿谀之意。

  “不敢当陛下以‘公’称之;微臣袁盎承蒙太后信重,以为长乐宫谒者···”

  闻言,刘弘眉角微不可闻的一挑,旋即淡笑一声。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

  语气虽还淡然,刘弘内心却是掀起波涛汹涌!

  文帝中郎,景帝太仆,和帝师晁错相爱相杀数十年的袁盎!

  在刘弘的印象中,历史上的袁盎本是吕禄门客,于文帝朝为其兄袁哙举为中郎。

  现在,怎么成了太后张嫣的谒者?

  看着身旁张嫣目光中透露出的敬重,刘弘心中恍然大悟,不由啼笑皆非。

  这袁盎,还真是···

  太后闺蜜专业户?

  暗自腹诽着,刘弘地目光便再添一份兴致。

  “既如此,便请袁生教之。”

  “今岁田亩欠收,关中缺粮、府库空虚之困,当何解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