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13章 立嫡立长_少帝成长计划
笔趣阁 > 少帝成长计划 > 第0313章 立嫡立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313章 立嫡立长

  在整个长安城都用放大镜,观察其第一批被选入后宫的秀女是,刘弘却是在未央宫中,等候着几位臣子的到来。

  至于选秀之事,在刘弘这里便是告一段落了。

  此次选秀,似乎是七个妙龄女子得到刘弘地青睐,但实际上,这七个人的选择,无一不是刘弘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。

  第一个被刘弘选中的秀女,名魏怡。

  此女年方十五,样貌并不算十分艳丽,只能算得上是中上之姿。

  但身份背景,却是通过考核,最终将名字摆到刘弘面前的秀女们当中,最为显赫的一个。

  ——云中守魏尚独女!

  至于刘弘为什么要大费周折,从云中接个魏尚的女儿到长安,又在走完过场之后收入后宫,目的自也是再明显不过。

  ——过不了几年,冯唐那老家伙就要冒头了~

  这就意味着,在汉室只计算净斩首的‘浮斩’之制下,位于汉匈第一线的云中守魏尚,早晚要因为长年累月的‘负战绩’,而受到朝堂的非议。

  要想在将来,不至于像历史上的文帝刘恒一样,明知道魏尚没错,却还把魏尚在诏狱关几天,最后还要借冯唐的嘴把魏尚摘出来,刘弘也只能在魏尚的头上,加一个‘外戚’的头衔。

  这样一来,等将来朝堂涌现出‘云中守损兵折将’的物论之时,刘弘就能老脸一黑:云中守,朕丈人行也!

  当然,除了这种耍无赖的方法之外,魏尚的困局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解决。

  比如改军制啊~建骑兵啊~夺回河套啊什么的,都能让魏尚不再面临‘浮斩为负’的尴尬。

  但很显然,这些方法目前都还不太现实,在短期内也很难达成。

  所以,以外戚的身份加强魏尚在云中的军士威望,是对刘弘而言最简单,性价比也最高的一种选择。

  ——左右不过是后宫加一双筷子,每年发几百石粟米的俸禄嘛~

  比起改军制、练骑兵之类的远大目标简单多了。

  除了这层现实意义的考量,刘弘也有为未来打算的意思。

 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,魏尚起码还要在云中第一线,为汉室江山发光发热二十多年!

  即便是刘弘的到来,让汉室的北方战略加快进程,魏尚也必然要在汉室强大起来之前,撑住北墙防线。

  对于这样一个在历史上,被匈奴人当神明祭拜的将领,拿一个外戚的身份做褒奖,也算是题中应有之理。

  魏尚享受到了这个待遇,但很显然,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,远不至魏尚一人。

  如果说,让魏尚成为外戚,是出于边防战略的综合考量,那另外一个人成为外戚,就是汉室初的‘传统’了。

  准确的说,这一家并不是‘成为’外戚,而是延续了自高皇帝时起,就一直为外戚的‘家族传统’。

  ——太中大夫,石奋!

  说起石奋这人,算是汉室初极具特色的官僚了。

  石奋本人即无学士,又不同军政;为官,只遵从两个字:恭谨而已。

  相传石奋自十五岁时起,就伺候在高皇帝刘邦左右。

  对于这样一个即不恃宠而骄,也不讨要赏赐,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小吏,刘邦自是满意无比。

  有一天,刘邦刚处理完老兄弟们讨要赏赐的事,又解决好后妃争宠的事,身心俱疲的回到寝殿,就发现石奋依旧是在勤勤恳恳的干活。

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——在老兄弟们、女人们争相惹事生非的关头,老实的石奋,在刘邦眼里顿时顺眼了起来。

  灵机一动,刘邦就把石奋召到了前面,问道:你家中可还有人?

  当得知石奋家中只有一个老母,一个长姊后,刘邦便同如今的刘弘一样,给了石奋一个机会。

  ——成为光荣的刘汉外戚!

  刘邦究竟为何要这么做,坊间众说纷纷。

  有人说,高皇帝是觉得石奋很踏实,应该褒奖;也有人觉得,高皇帝是想给后宫嫔妃立个榜样——石氏女也如同石奋一样,唯一的特点,就是安分守己。

  但对于刘弘而言,这一切都不重要了。

  重要的是:自石奋把自己的姐姐送入宫,正式成为外戚之后,石奋一家,就开始了‘世袭外戚’的传奇生涯。

  惠帝刘盈一朝,收了石氏女为姬;历史上的文帝一朝,入了石氏女为嫔。

  即便是到了景帝一朝,赫赫有名的万石君家族,也依旧稳稳坐在外戚的位置之上。

  ——没错:有汉一朝青史扬名的‘万石君’,就是石奋的斜杠身份。

  说白了:对于奉行‘黄老无为’的汉室初,石奋这样的‘无为’官僚,就是黄老学的排面。

  只要汉室还没有明确放弃以黄老学为执政学派,石奋一家,就会一直延续‘世袭外戚’的传统。

  至于石奋‘万石君’的别号之由来,更是在汉室极具传奇色彩——在历史上的景帝末年,石奋和自己的四个儿子,同时达到了二千石的级别。

  石奋长子石建,在景帝一朝官至郎中令;幼子石庆,更是在武帝一朝位列相宰,食禄万石。

  而‘万石君’的雅号,便是长安朝臣对父子五人皆二千石,合计万石的石奋表达敬意的别称。

  除了魏尚、石奋两家的女子之外,刘弘还分别从羽林都尉、虎贲都尉,以及在荥阳-敖仓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周灶征越大军中,分别挑选了一位中层军官,加入到了‘新兴外戚阶级’的行列。

  另外,刘弘还从秦末战争、楚汉战争,以及高皇帝时的白登之役所阵亡的有功将士中,选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两家,作为自己的‘外戚’。

  再加上秦牧、汲忡两家已经送到长乐宫学习宫廷礼仪的妹子,刘弘已经在一夜之间,成为了九个女子的丈夫。

  但这九个女人进入宫中后,所要面临的命运,却是截然不同。

  ——作为手握兵权,驻扎边关的重将,魏尚的女儿,几乎必然不会为刘弘生下子嗣。

  作为一个明智的君王,刘弘也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
  同样的道理,秦牧的堂/表妹,不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,幸运的怀上天家血脉。

  ——最起码,不可能生下皇长子,以及长公主。

  剩下的七个姑娘,则是真正意义上的‘公平竞争’了——谁的肚子争气,谁就有可能抢先生下刘弘的长公主,甚至是皇长子!

  而在这个严格遵守‘立嫡立长’,以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江山社稷,乃至于家族传承的时代,皇长子,便等同于准储君!

  子凭母贵,意味着‘皇后的长子必然是太子’;而反过来,太子的母亲,也必然会成为皇后。

  实际上,刘弘是比较偏向于,通过这种‘公平竞争’的方式,选出自己的皇后的。

  毕竟‘皇长子为庶长子’‘嫡长子非长子’这种事,对于政权的安稳并不很友好。

  就拿高皇帝来说,长子刘肥,嫡长子刘盈,结果刘盈继承了皇位,刘肥却也占据了齐地六十余城。

  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,还是在刘弘所处的时间线,刘肥一家,都成为刘汉政权内部问题的主要制造者。

  刘肥一家不让中央省心,历史上有文、景二帝接力收拾;这一世,有刘弘亲自料理。

  可要是等刘弘百年之后,汉室再迎来一位兵强马壮的诸侯王,仗着自己‘先帝长子’的身份,欺负坐在皇位上的弟弟,那结果如何,可就说不准了。

  再一来,刘弘实在不想让‘皇后由太后选定’成为汉室定制,却又碍于孝道,不好直接反反驳张嫣‘册立皇后’的提议。

  这种情况下,默认‘先生儿子的做皇后’,无疑就成了刘弘最佳的选项。

  某位后妃生下皇长子,刘弘就可以直接着手册封储君——立嫡立长嘛,没人能就此说什么。

  那储君即立,立储君生母为皇后,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。

  至于这么草率的决定皇后、储君的人选,会不会导致‘皇后品性不端’‘储君能力不足’之类的事,则完全不在刘弘地考虑范围之内。

  ——谁一生下来,就知道怎么做皇后、太子?

  不都是一点点教,一点点学的嘛!

  就拿历史上的猪爷来说,被立为太子时,连十岁都没到。

  最终,景帝刘启不照样硬撑着,把猪爷培养成了一代雄主?

  什么天资聪慧、天纵奇才,也就那么回事儿——皇帝这个职业,算是各行各业当中,最不需要天赋的一个了。

  艺术家,需要天赋赋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;政治家,需要天赋赋予独特的人格魅力。

  而封建帝王,需要的东西只有两个:经验,以及积累。

  如历史上的景帝刘启,就是‘勤能补拙’的典型案例。

  棋盘侠刘启,那可是能在十几岁的年纪,一棋盘砸死堂兄弟的问题少年!

  就连赀官出身的廷尉张释之,都敢在这位问题少年身上狂刷声望;英明如文帝刘恒,都是几次三番在张释之面前,为儿子的过错而脱帽谢罪。

  结果怎么样?

  ——二十多年的储君生涯,不还是把棋盘侠这样的问题少年,打磨成了一个手段老辣的封建帝王吗?

  光那一句‘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!’,就成了多少封建帝王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
  作为一个后世人,刘弘相信一个天赋欠佳的画家,无法达成梵高那样的艺术高度,也愿意相信一个天资中庸的演奏家,无法成为下一个朗朗。

  但无论如何,刘弘都不相信:合格的皇帝,居然是要看天赋的!

  如果做皇帝真要天赋,那爷们儿这是怎么回事儿?

  ——天资聪慧?

  别闹了~

  原主那个倒霉催,一看就不是什么聪明人。

  ·····

  可要是等刘弘百年之后,汉室再迎来一位兵强马壮的诸侯王,仗着自己‘先帝长子’的身份,欺负坐在皇位上的弟弟,那结果如何,可就说不准了。

  再一来,刘弘实在不想让‘皇后由太后选定’成为汉室定制,却又碍于孝道,不好直接反反驳张嫣‘册立皇后’的提议。

  这种情况下,默认‘先生儿子的做皇后’,无疑就成了刘弘最佳的选项。

  某位后妃生下皇长子,刘弘就可以直接着手册封储君——立嫡立长嘛,没人能就此说什么。

  那储君即立,立储君生母为皇后,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了。

  至于这么草率的决定皇后、储君的人选,会不会导致‘皇后品性不端’‘储君能力不足’之类的事,则完全不在刘弘地考虑范围之内。

  ——谁一生下来,就知道怎么做皇后、太子?

  不都是一点点教,一点点学的嘛!

  就拿历史上的猪爷来说,被立为太子时,连十岁都没到。

  最终,景帝刘启不照样硬撑着,把猪爷培养成了一代雄主?

  什么天资聪慧、天纵奇才,也就那么回事儿——皇帝这个职业,算是各行各业当中,最不需要天赋的一个了。

  艺术家,需要天赋赋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;政治家,需要天赋赋予独特的人格魅力。

  而封建帝王,需要的东西只有两个:经验,以及积累。

  如历史上的景帝刘启,就是‘勤能补拙’的典型案例。

  棋盘侠刘启,那可是能在十几岁的年纪,一棋盘砸死堂兄弟的问题少年!

  就连赀官出身的廷尉张释之,都敢在这位问题少年身上狂刷声望;英明如文帝刘恒,都是几次三番在张释之面前,为儿子的过错而脱帽谢罪。

  结果怎么样?

  ——二十多年的储君生涯,不还是把棋盘侠这样的问题少年,打磨成了一个手段老辣的封建帝王吗?

  光那一句‘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!’,就成了多少封建帝王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
  作为一个后世人,刘弘相信一个天赋欠佳的画家,无法达成梵高那样的艺术高度,也愿意相信一个天资中庸的演奏家,无法成为下一个朗朗。

  但无论如何,刘弘都不相信:合格的皇帝,居然是要看天赋的!

  如果做皇帝真要天赋,那爷们儿这是怎么回事儿?

  ——天资聪慧?

  别闹了~

  原主那个倒霉催,一看就不是什么聪明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