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417章 马邑战毕_少帝成长计划
笔趣阁 > 少帝成长计划 > 第0417章 马邑战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417章 马邑战毕

  “上将军。”

  “代中尉张羽奉代王令,携少府所制之三棱箭矢,已至南城门外。”

  汉正武元年秋九月壬午(十九),马邑战役爆发第七天,马邑北城墙。

  听着军士的汇报,柴武面色阴沉的点了点头。

  “且告代中尉:即刻入城,弓羽箭矢交后军主簿,暂置于城北武库。”

  “喏。”

  见军士领命而去,柴武将目光重新拉回,再度望向城墙以北,约三十里外的匈奴先锋大营。

  从九月十三日,匈奴先锋抵达马邑城外,并发起了第一次佯攻性质的攻城开始算起,今天,已经是马邑保卫战的第七天。

  在第二日到第五日,匈奴人攻城的力度越来越强硬,汉匈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,战斗也是愈发惨烈了起来。

  在第五日,也就是前天晚间,匈奴人甚至发动了一次夜袭,在马邑城墙之外丢下了上千具尸首。

  昨天,即马邑保卫战第六日,匈奴人发动了一次堪称孤注一掷的攻城,险些将先锋部队送上马邑城头!

  为了阻止匈奴人,光是昨天一天,北墙上的汉军守卒,死伤就达到了三千人以上!

  就连舒駿所率领的材官校尉部两千将士,阵亡数也达到了近五百人,余者近半负伤。

  不过这样的代价,是值得的。

  ——粗略估计,光是昨天一天,马邑汉军对匈奴先锋造成的杀伤,便超过了万人!

  而且匈奴人的奴隶、炮灰,早在前些日子的攻城,以及前天夜里的偷袭中消耗殆尽;昨天伤亡的这上万人,几乎全都是白羊、折兰两部的正卒!

  若非匈奴人有抢尸之俗,按照伤、亡各半来计算,光是昨日阵亡的数千匈奴骑兵,就能让马邑北墙的汉军将官当中,出现十人以上得到彻侯、封君的敕封!

  匈奴先锋本有折兰、白羊、楼烦三部,后来楼烦部被调走,只剩下折兰、白羊两部各两个万骑,不到三万正派部队。

  昨日一战,白羊、折兰两部的损失就将近五分之一,超过三分之一兵力丧失战斗力。

  再算上过去五天,匈奴先锋零零散散损失的兵马,匈奴先锋折兰、白羊两部的战损,很可能达到了四成!

  如此高比例的战损,再加上匈奴人前日晚间发动的偷袭、昨日的全力攻城······

  将这几件事结合在一起,一个明确到不能更明确地的事实,摆在了柴武的面前。

  ——马邑保卫战,基本宣告结束!

  道理再简单不过:在几乎所有奴隶部队都被损耗,正派部队战损超过三成之后,匈奴先锋不可能再有攻打马邑的勇气了!

  汉匈马邑战役,是汉室朝堂精心策划的一场诱敌围歼战,而在整场马邑战役当中,马邑保卫战,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,且没有之一!

  要想按照战前的预案,完成对匈奴先锋的包围、歼灭,汉室首先需要保证的,就是匈奴人无法攻破马邑,在突破汉室精心布下的包围圈的同时,对马邑以南的赵长城缺口,即楼烦一带形成威胁。

  现如今,马邑保卫战以汉室防守成功画上句号,基本意味着汉室在马邑战役中的战略目标,已经完成了一半。

  接下来的问题,就只剩下一个了:确保匈奴先锋无法突破包围圈,从武州塞逃回草原。

  这,也是柴武明明意识到汉室已经在马邑保卫战已经取得胜利,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的原因。

  ——如果说过去这几天,马邑战役的战场中心是马邑城,那从马邑保卫战结束后的现在开始,战场中心,就将变成马邑以北百余里的武州塞。

  而武州塞所面临的防守压力,将是马邑这几天所面临压力的十倍不止!

  过去这六天,马邑凭借六万守军,依靠马邑城墙防守,面对的不过是折兰、白羊两部四个万骑,总共不到三万人而已。

  但在接下来这段时间,武州塞所要面临的,是超过十万的匈奴部队,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夹击!

  在武州塞以南,从马邑败退的白羊、折兰两部,外加整场马邑保卫战去向不明的楼烦三部,共计六个万骑近三万人,将带着回家的渴望,向武州塞发起堪称癫狂的攻势!

  而根据汉室先前得到的情报,在武州塞以北的某处,还有匈奴主力部队近十万人。

  在先锋部队失去联络之后,塞外的匈奴主力必然会兵临武州塞以北,以接应包围圈内的先锋部队。

  而面对这两个方向,总人数必定超过十万人的敌军,武州塞的东路军所能依凭的,不过是一段百丈关墙、被五路山、洪涛山夹出的,利于防守的地势,五万关中两家子,以及遂营校尉过去这段时间赶布的防御工事。

  对于东路军能否守住武州塞,保证包围圈内的匈奴先锋无法从武州塞跳出包围圈,柴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把握。

  ——不说双方两到三倍的巨大兵力差距,光是武州塞一带的地形,就让柴武悬着的心迟迟放不下来。

 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武州塞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山径口。

  就那真正屹立在径口的雄关——函谷关来说,函谷关两侧是拔地而起数十丈,坡度几乎笔直陡立,连绵数百里的秦岭!

  要想凭借武力从函谷关通过,唯一的方式,就是从正面向函谷关发起冲击。

  除此之外,根本没有别的方式,和行进路线;无论是从关两侧索攀,还是绕道,都根本不可能通过。

  如此绝佳的防守地形,才造就了函谷关‘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’的盛名。

  类似函谷关这种建造于山径口处,从正面看呈现‘凹’字形,且关外有河流为天然屏障的地形,也是天下绝大多数雄关的共同特征。

  而武州塞所在的五路山、洪涛山径口,两侧却并非是全然笔直陡峭的山体。

  武州塞西侧,五路山倒是拔地而起,且与武州塞之间还有一片东西宽数十丈,南北长三里的断崖,使得武州塞西侧必然不会被匈奴人突破。

  也正是处于这个原因,武州塞的烽燧,才建在了关墙最西段以里。

  但武州塞东侧,关墙与洪涛山接连的部分,却并没有那么陡峭,且还有易于藏人的丛林!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匈奴人如果想,完全可以先从距离武州塞很远的地方,先潜入洪涛山西山腰的山林中。

  东路军先前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,从楼烦一路北上,顺着洪涛山西山腰潜行,最终抵达武州塞附近。

  倘若让匈奴人潜入洪涛山,那汉室在马邑战役中的战略目标,很可能会全部流产!

  武州塞以北的匈奴主力进入这片山林,可以从东侧进攻武州塞,或绕过武州塞进入包围圈,接应先锋部队。

  更甚者,匈奴先锋也完全可以沿着先前,东路军潜伏至武州塞以东的路线,直接沿着洪涛山绕过武州塞,逃出包围圈!

  诚然,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人,货真价实的开国元勋,郦寄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。

  但柴武的忧心,也正是从此而来。

  ——为了避免武州塞以东的洪涛山山林成为包围圈的缺口,郦寄必然会在这片区域布下防线,以保证包围圈严丝合缝。

  只不过这样一来,东路军的防守宽度,就从百丈余的武州塞关墙,变成了武州塞加洪涛山山脚,东西数里宽的区域。

  想想就知道,在攻防两方人数不变的情况下,战场宽度自然是越窄,便对防守方余越有利,反之,则对进攻方有力。

  与此同时,双方兵力的对比,也会受战场宽度的影响——战场宽度越长,对于兵力占优一方便越有利。

  毋庸置疑,在武州塞驻守的东路军作为同时作为防守方,以及兵力劣势方,自然是希望防守宽度越窄越好的。

  但事与愿违——为了保证包围圈的完整,郦寄、栾布所率领的东路军,必须自发加宽防守宽度。

  这样一来,武州防线能否将匈奴先锋拦在包围圈内,柴武就彻底拿不准了。

  “该当如何是好啊······”

  看着一个个专门用来装弓羽箭矢的木箱被卸在城墙之内,柴武不由哀愁一叹,默默摇了摇头。

  ——根据先前的约定,东路军重夺武州塞,是在九月十四日幕时分!

  如今,东路军夺回武州塞已经过去了足足五天,城外的匈奴先锋就算反应再迟钝,也该察觉到自己的境地了。

  若是较真起来,柴武甚至敢确定:匈奴人昨日孤注一掷的攻城,有极大可能是在得知武州塞被东路军占据之后,匈奴先锋所做出的下意识反应!

  而相较于昨日的疯狂,今天的匈奴大营,却出奇的安静······

  ——此时已经是过了午时,距离天黑也就剩下几个时辰。

  按照过去几日的‘惯例’,这个时间点,匈奴人早就结束第一轮的攻城,开始重整队列,阻止第二轮攻城了。

  可这都晚了两个时辰,城外数十里的匈奴大营却寂寞无声,丝毫没有列阵出营,兵临城下的架势。

  这也是柴武得出‘马邑保卫战已经结束’这个结论的原因。

  而马邑保卫战的结束,便意味着武州塞一战,即将拉开序幕。

  作为汉军主帅,柴武必须做到掌控全局;对于即将成为战场中心的武州塞,柴武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。

  正当柴武盘算着该如何安排,才能减缓武州塞东路军的压力之时,舒駿那疲劳的身影,出现在了柴武身后。

  “上将军。”

  闻声回过头,看着满脸疲惫,眼带血丝的舒駿,以及舒駿身后满脸憨厚,手臂却包着布条的大汉,柴武不由稍叹口气,拍了拍舒駿的肩膀。

  “这几日,舒校尉劳苦。”

  “材官校尉诸将士,更可谓劳苦功高······”

  不是柴武夸张,亦或是想要借此邀买人心,而是过去这七日,材官校尉对于马邑保卫战,起到了绝对关键的作用!

  从第二天,材官校尉凭四千人守住北墙,到昨日一战,材官校尉阵亡过四分之一,这五日的作战当中,马邑北墙起码换了二十波人马!

  没办法,北墙就二里余长,数丈宽,就算马邑城内有军士六七万,但北墙上,也就能站的下万把人。

  这种情况下,柴武自然也乐得轻松,让城中将士频繁轮换,交替把守北墙,以保证将士战斗力、精神状态始终处于相对好的状况。

  六天,匈奴人足足发起了近四十轮攻城,马邑城内但凡是穿军装的,都在北墙站了一回。

  唯有材官校尉两千余将士,从始至终都未曾被轮换,日出而战,日落而息,始终站在马邑北城墙之上。

  短短六天,被当今刘弘着重培养的羽林军材官校尉,就阵亡了四分之一以上兵员!

  但即便如此,材官校尉却依旧没有丧失战斗力,反而是以更加昂扬的战斗意志,站在马邑北墙之上!

  如此坚毅的战斗意志,饶是久经战阵的柴武,心中也是不由涌现起一丝悲壮,和敬佩。

  自然而然,对于突然出现的舒駿,柴武也下意识带上了温容。

  “舒校尉此来,所为何事?”

  倒不是柴武真的那么平易近人,对手下将官都如此和颜悦色,而是整个马邑,仅仅只对舒駿一人,柴武才能稍稍按捺暴脾气和开国元勋的架子。

  原因无他。

  ——在马邑保卫战正式结束的现在,材官校尉舒駿,已经确保了一张二千户食邑的彻侯门票!

  就连舒駿身后的巨盾司马何广粟,也是起码预订了一个封君的爵位!

  最让柴武感到无所适从的,是舒駿的年纪。

  ——已经官至校尉的舒駿,才刚过三十!

  在汉室军队,三十岁的武将别说封侯了,能达到校尉,那就已经是同年龄段中的佼佼者了。

  至于能独自领兵一路的将帅,那更是在五十岁才能被视作‘壮年’‘当打之年’。

  例如此时的东路军主将郦寄,在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独领一路军,也是凭借着起开国元勋外加彻侯的身份,才勉强服众。

  而舒駿却在这个年纪,即将成为食邑二千户以上的彻侯?

  也就是说,在成为彻侯之后,舒駿还要至少二十年,才将迎来汉室军官将领的黄金年龄。

  到了那时,舒駿会是怎样的高度?

  都尉?

  太守?

  柴武不知道。

  但柴武确定的是:在未来的三到四十年内,汉室军方有名有姓的人物当中,舒駿这个名字,必将占据一席之地!

  对于这样一个明日之星,柴武稍稍自矜一些,也是题中应有之理。

  ——等此战过后,舒駿就将成为和柴武一样,受封一县的彻侯了。

 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不远的将来,舒駿就将成为和柴武统一层面的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